8月10日,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
在蒿枝坝农业特色基地,实践团队参观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宣传栏,遇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他邀请实践团队到工作站里交谈,并为团队讲解了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据了解,当地目前实践着夏季种旱稻、冬季种马铃薯的高产农业模式,带领当地农户亲手勾勒乡村振兴的新风貌。除此之外,周边山区还发展了中药材、龙竹、甜瓜等多种产业,每个产业都有示范田,为当地农户展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可能性,确定了“产业+技能”科技扶贫之路。

村民扎丕介绍到,目前村中有94户人家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00亩,亩产量有3吨,产值每亩3000到5000元,村民只需出劳动力,有专家团队到地里提供肥料、传授种植技术,目前地里种植着旱稻,今年虽是第一年试种旱稻,但是大家都积极践行着“党组织+”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此次调研学习,实践团队对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技能”的科技扶贫措施有了深入了解,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有了更为广泛的思考和追求。(来源:经济管理学院/文:李芸典/图:倪子洋 周乔妹 韦川/审核:刘俊伟/责任编辑:朱皓天)